思政教学部召开第五次集体备课会

时间:2021-04-08 点击数:

 

2021年4月6日13:00,思政教学部全体教师在行政楼B608举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五次集体备课会,此次会议由魏晓红副教授主持,由黄佳杰老师主讲。

会上,黄老师对“概论”课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进行详细解读,分析了本章节教学过程中应扩充的内容,他重点研讨了三点内容:一,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过渡为主,应多交代背景。当中国跨入社会主义大门的时候,历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且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就有所思考。而这个问题毛泽东有一个实际的榜样作为参照对象—苏联。因此,毛泽东同志在思考或回答中国的前途或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时,通常以苏联为样板。但是毛泽东同志在学习苏联经验的过程中也逐步觉察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陆续发现苏联的一些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同志认为它对我们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于是开始产生了探寻中国自己道路的思想。因此,第一个重点就在于探索自己的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二,在探索过程中虽然有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一五计划过程中,为了加强国防建设,过程过于简单粗暴,拿钢产量举例,中国钢产量从1952年的135万吨提高到1957年的535万吨,提升速度过快,但是不可否认,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矢志不渝,在艰难曲折中负重前行,在艰辛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三,本次授课快结束时,应添加一些前瞻性内容。我们都知道下一章节是邓小平理论,我们飞速发展也是自改革开放开始的。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改革前与改革后的历史不能割裂,因此,为了更好地衔接到下一章节,我们也要讲一下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实践积累并准备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在备课会上,教师们积极踊跃发言,纷纷谈出了各自的理解和学习的感受。大家一致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总是上升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我们要借鉴,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我们要重点讲,我们要正视历史,这样前进的方向才能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