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部开展第三期思政读书会

时间:2020-11-14 点击数: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感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真理力量,11月10日13:30,思政教学部于行政楼A608举办了第三期思政读书会。思政部副主任康玉东主持,孙德娜老师主讲,思政教学部全体教师参加。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本期思政读书会追溯共产党人的初心,重温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

首先,孙老师以两个党史故事进行开场,分别讲述了“真理的味道有点甜”以及“东营广饶县刘集村党组织是如何在血雨腥风的年代誓死守护《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听完两个故事后,全体教师更加感叹《共产党宣言》译本的来之不易。

随后,孙老师就《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以及《共产党宣言》的主要观点做了详细介绍。孙老师说,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但矛盾突出以及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光明共同呼唤《宣言》的诞生。《宣言》通篇贯穿唯物史观基本思想,引言部分介绍了共产党向全世界公开自己的观点和目的;第一章分析了阶级斗争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论证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规律;第二章分析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纲领等,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第三章分析和批判了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流派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等等;第四章说明了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各种党派的态度和现实斗争策略,逻辑清晰,洞见深刻。

孙老师还对实际教学中学生提出的“有趣又尖锐”的问题同与会教师进行分享和讨论。问题中例如“影视剧展现出资本主义国家尤其表现在西欧国家福利好,为什么《宣言》中马克思却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呢?”“中国现在是阶级社会吗?”“工人阶级与无产阶级是否是一回事?”“中介、企业管理层属于资本家吗?他们是什么阶级?”引发大家思考和热议。杜红燕老师用生动形象的例子为我们阐释了“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并用说理的方式论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孟庆艳老师就欧洲高福利从《宣言》的理论层面和现实中高福利国家的承担力角度进行了解释。

《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是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性文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他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实现人类解放的行动指南。

通过此次的读书会,大家再一次领悟到《宣言》的真理光芒和时代价值,以及感受到了自己在教学中讲好马克思主义、传播好马克思主义、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神圣责任担当。作为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思政教师的必修课,《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最后,康主任做了总结,他说,今天重温《宣言》,有助于我们在风云变幻的历史条件下,认清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四个自信,同时,《宣言》中提到的基本方法论要继续坚持,立足新时代背景,讲好马克思主义。最后,他结合现阶段思政课的讲授现状,引用《毛泽东选集》中《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一段话给全体教师改造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应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分的分析和研究,然后才有可能作综合的研究;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这些理论,都应该联系和应用到我们的思政课教学之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发挥思政课的思想引领作用。